青年東FUN 職得多YOUNG – 青年Try一夏,260個青年好職,等你來體驗
去年廣受好評的「臺東青年暑期職場體驗」計畫,今年將再度熱烈展開!為了協助在學青年提前接軌職場、順利融入實務工作環境,臺東縣政府今年再次攜手在地私部門及第三部門合作,不僅延續原定的200個職缺,更加碼提供60個名額,總計釋出260個職場體驗機會。本次計畫將自5月1日起至6月13日開放線上投遞履歷進行媒合。歡迎有興趣提早探索職涯方向、打造美好未來的青年朋友們,踴躍參與!想了解更多職缺資訊,請上【青年東Fun 職得多Young】網站查詢與申請(https://career.tydc.com.tw/)。 本計畫由臺東縣政府攜手在地私部門及第三部門共同推動,提供多元的職場體驗職缺。經由用人單位線上公開提案,並經縣府審查核可後,共計通過260個職缺名額,由臺東縣政府透過僱用補助措施,提供參與計畫單位雇用學生之薪資補助,私部門每月補助用人單位每名學生最低基本工資28,590元之80%,用人單位則需自行負擔20%及超出部分;第三部門除全額補助100%薪資外,亦提供勞保及勞退金補助,進一步減輕雇主負擔,此外,許多用人單位也主動提高薪資或提供額外福利,以吸引更多學生報名參與,這不僅創造雙贏局面,也讓學生能在更優質的環境中累積實戰經驗。 本次暑期職場體驗計畫提供的職缺內容多元又具特色,除了往年廣受歡迎的餐飲服務職缺外,今年更新增了如市集社群經營小編、甜點助理、農藝作物栽培人員、田野調查員等充滿臺東在地風格與創意的職位,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實務知識,也進一步吸引更多青年學子深入體驗臺東的生活與文化。 此外,本次職缺不僅集中在臺東市區,更遍布全縣14個鄉鎮地區,包括:卑南、東河、成功、長濱、關山、鹿野、池上、延平、太麻里、大武、金峰、達仁、海端及綠島,讓更多地區的青年都能就近參與。 同時今年媒合網站也全新上線職缺地點搜尋功能,大大提升查詢便利性,幫助學生更快找到住家附近的暑期工讀機會。透過為期兩個月的職場實習,不僅能提前累積實戰經驗,更有助於青年探索職涯方向、強化職場硬實力,為未來鋪路! 歡迎符合35歲以下的大專院校在學青年(含當年度錄取大專校院或研究所者),或是高中職、大專院校及研究所的應屆畢業生,非常歡迎您在今夏來到美麗的臺東,透過為期兩個月(7月1日至8月31日)的職場體驗活動,不僅能探索在地風景,更能培養職場技能與溝通能力,為自己的暑假增添豐富而有意義的實戰經驗;有意參加的青年朋友請盡速報名,至「青年東Fun 職得多Young」網站(https://career.tydc.com.tw/)註冊會員並投遞履歷,名額有限,請把握機會,若有任何疑問,也歡迎撥打專線07-332-3228#56洽詢蘇先生。
《出發吧!青年新五感體驗》
出發吧!2025青年新五感走讀 ——走向未來‧讀懂臺東 有時候,你不是真的迷惘,只是還沒找到那條能啟動你熱血的路。 不是不想回家,而是還沒看到家鄉的新可能。 這一場旅程,不是觀光行程表、也不是課本裡的歷史地理—— 它是為了你而設計的五感挑戰。 走出去、沉下來、再站起來,讓地方的養分成為你實踐的力量。 這不是一般的旅行,而是一場青年走讀訓練! 從風景中看見產業、在交流中找到夥伴,從臺東出發,一起成為能改變地方的人。 3條主題遊程正式公開! ✔ 綠島|永續品牌與島嶼認同(奔島、潛旅、低碳生活) ✔ 市區|慢經濟與城市規劃(品牌導覽、城市轉型) ✔ 南迴|地方創生與品牌實作(土地創業、原民智慧) 👣 五感攻略搶先看: ✨ 虛榮感:超限定行程,打卡羨煞朋友圈 🍴 飽足感:身心都會被填飽的旅程 🤣 幽默感:旅途中最舒服的尷尬都會被笑聲化解 🤝 同儕感:找到一起前進的夥伴 🌍 社會共感:從走讀變走心,下一步就是走出行動! 📅 時間:綠島05/24、25;市區06/22、南迴07/19,每月限量出發! 👫 對象:18-40歲,居住、就學或工作在臺東的你 📝 報名開放中👉 綠島場次:https://forms.gle/yUvzGfKvw8qhH7L79 市區場次:https://forms.gle/itfxW4S8keVQS4a79 南迴場次:https://forms.gle/Yjm6QVK18NWqZzq36
「青年東東嗆」Podcast:用聲音記錄返鄉心路與在地故事
臺東縣政府青年發展中心推出的《青年東東嗆》Podcast,旨在透過聲音,記錄臺東青年返鄉歷程與在地生活故事。這不僅是一個訪談節目,更是連結臺東青年、促進交流的社群平台。第二季已於4月18日正式上線,各大Podcast平台及YouTube皆可搜尋「青年東東嗆」收聽。 第二季節目主題曲由臺東縣長與海盜娛樂攜手創作,邀請多族群青年共同演唱,傳達攜手同行、面對挑戰的精神。歌詞內容緊扣土地情感與未來願景,象徵著青年們選擇返鄉或留在臺東持續努力的心情與承諾。 本季節目由主持人瑞莎擔任,以直接、不拘謹的訪談風格,深入訪談臺東青年的創業故事、返鄉經驗與成長歷程。節目內容涵蓋在地生活、公共議題、就業與創業等多元面向,邀請各領域的臺東青年分享個人經驗,透過對談探索當代青年關心的議題,鼓勵青年勇敢追求夢想、面對挑戰。 |節目播出時間| 每隔週五上架全新集數,雙週更新!,共16集! 可至下方收聽平台收聽節目 《青年東東嗆》專為台東青年打造發聲與交流的平台 𝙩𝙪𝙣𝙜 𝙩𝙖𝙡𝙠 𝙩𝙤 𝙢𝙚! 指導單位 臺東縣政府 主辦單位 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 |收聽平台| Soundon Spotify KKBOX Apple Podcast Youtube FB粉絲專頁 IG
慢實力青年培力營活動
第一天: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桌遊 x AI應用分享 上午以SDGs桌遊啟發學員透過遊戲模擬未來世界的樣貌,並由張桂芬導師引導反思,從個人行動改變世界。下午邀請「巴哥來了」主理人呂學遠分享AI技術與廣告投放,協助學員掌握數位化行銷的核心技能。 第二天:社區實地參訪 - 永安社區與新元昌紅茶產業文化館 上午前往永安社區發展協會,由廖中勳總幹事分享20多年來的社區營造經驗;下午參訪新元昌紅茶文化館,透過老茶廠的故事,了解臺東紅茶文化的傳承與地方創生的歷程。 第三天:青年專題分享與學員分組提案 邀請臺東縣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委員(陳季微、李俊儀)分享地方經營心得,最後由學員分組提案,以永續發展、創新構想與熱情為地方的責任與未來展望提出具體目標。 「慢實力青年培力營」的三天活動圓滿結束,青年們在課程與參訪中收穫頗豐,從SDGs桌遊的世界觀,到深入社區與產業的實地學習,深刻理解地方創生的重要性。學員們以熱忱與創意,為家鄉描繪出未來的發展藍圖。這場培力營不僅擴展了青年視野,更激發他們實現夢想的信心,期待未來他們能為家鄉書寫新篇章。
臺東縣青年魅力講座暨青年城市交流論壇熱烈登場,攜手開創活力新時代
臺東縣政府和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主辦的「2024臺東縣青年魅力講座暨青年城市交流論壇」於11月22日至11月23日在國立臺東大學隆重舉行。本次講座及論壇以「青年搞什麼?!」與「青你聽我說!青年與公共參與的交會」為主題,透過多元討論與跨領域分享,打造青年創新思維的交流平臺,期望激勵臺東青年積極參與地方發展與未來創造。 活動首日為輕鬆的「青年魅力講座」,邀請兩位廣受年輕人歡迎的YouTuber講者——鵝肉麵和網紅「網路閨蜜」SKimmy,分享他們的成名之路及心路歷程,勉勵臺東青年勇敢探索、擁抱數位時代的創意挑戰。鵝肉麵以幽默的影片風格,帶領青年們了解如何在創作中展現自我;而SKimmy則以獨到的心理見解鼓勵青年們建立自信,影響世界。 活動第二天的「青年城市交流論壇」將圍繞「地方共享新模式」、「文化共融新體驗」、「智慧共生新未來」及「青年共創新時代」四大主題,邀請來自臺東、基隆、屏東等地的青年領袖代表,分享他們在各自城市推動青年事務的寶貴經驗。論壇特別邀請臺東縣民政處處長林宏義擔任主持人,並邀請立法委員黃建賓、國立臺東大學張育銓教授、孩子的書屋執行長陳彥翰等重量級嘉賓參與綜合座談,進一步探討科技應用、地方共好等青年關切的議題。 「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」自成立以來,持續推動多元的青年參與活動,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且充滿活力的交流環境。臺東縣縣長饒慶鈴表示,透過這樣的活動,不僅要為青年朋友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,更期望引領青年勇敢逐夢。論壇為青年提供一個自由表達的平台,讓青年聲音成為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,為臺東地方創新帶來持久動力。 本次論壇講座為臺東青年提供了寶貴的跨城市、跨領域互動機會,活動報名反應熱烈,預計將吸引來自全臺各地的青年朋友參與。透過此次多元而深刻的對話交流,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期待激發青年們的創意,推動臺東成為具有活力與創造力的青創基地。
2024 青年走讀-活動花絮
「領著青年走入地方有多重要?」 為使臺東青年熟悉地方文化、加深地方連結,臺東縣政府辦理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計畫推出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。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之於臺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。增進其對臺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之推動。 首個場次選定南迴場域,以「山野品牌與阿朗壹古道」為主軸,邀集30名團員及青年參與者,進行健行與品牌參訪。從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進入阿朗壹古道,8公里的路程有原始濱海森林、有鵝卵石,還有古往今來的貿易水路。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下山後,前往達興山號用餐。 本次走讀從健行實踐出發,讓團員探索地方文化、歷史與傳統、接觸在地自然環境和探討可持續發展議題、並了解地方產業創業過程、吸收創業知識並探索創業機會,期望青年能夠透過活動,提升自我成長和同儕交流機會。 由微小的實踐建立肯定自我的證據,透過證據再建立自信。投入山野品牌營運的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從社會福利做起,照顧好社區裡的人,才會有事務發展的穩定人力;而後將社區開發的產品與行程,結合阿朗壹古道的健行,成為獨樹一幟的南迴遊程。 而達興山號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,選擇返鄉創業。結合自身專業和地域優勢,翻轉眾人刻板印象,在資源相對稀缺的大武鄉順利脫穎而出,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部落私廚料理。 民政處說明本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大多為臺東關係人口,原生臺東人返鄉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及就學於臺東的學生皆有。實際踏訪古道的行程安排,增加了許多交流機會,讓青年團員間產生夥伴同儕感,更有助於對臺東產生地方認同,增加城市的核心競爭力。「曬黑了但收穫滿滿!」「想更了解臺東青年事務如何參與?」「直接與創業青年交流超讚!」「東漂的我希望還能再次參加。」得到大多數團員的回饋,幾乎都是正面肯定與滿意。 縣長饒慶鈴表示,「青年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子,也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關鍵。在面臨社會結構高齡化、人口外移的現象,青年族群儼然成為充滿期待的中堅分子。臺東縣政府成立「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」,積極推動青年相關事務並鼓勵參與公共事務。 接下來六月至九月,還有三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即將登場,分別為海洋品牌、食農品牌和創業品牌;不同主題的內容設定,期許能讓青年加深對地方和自我的認識,產生地方認同的新世代。 海岸線場次 臺東青年走讀不走路 從海洋生活看見返鄉契機 臺東縣政府為使臺東青年熟悉地方文化、加深地方連結,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計畫推出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。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之於臺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。增進其對臺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之推動。 第二趟場次選定東海岸場域,以「海洋品牌與傳統文化」為參訪主題,邀集30名團員及青年參與者,進行海上活動與品牌參訪。 三種海洋的相處方式,同時也是三種海洋品牌的營運模式。乘獨木舟划向太平洋,是米祝的海浪漫;黑潮洋流帶來的漁鮮,是昱濱的海祝福;草藥製麴釀酒職人路,是阿銓的海生活。 「混水摸魚基地」╳「旗遇海味」╳「出力釀」 海洋品牌的搭建,立基於身邊大自然的給予,與個人特質天賦的相應結合。這趟走讀,青年朋友親身體驗三個太平洋的企業品牌,認識海洋、認識自己、認識臺東。 東海岸青年走讀從親海活動出發,讓團員透過旅行和參訪,實際認識地方,也多了與同儕交流的機會。三位返鄉的前輩創立屬於自己的企業,分享品牌營運的經驗,同時也聊到面對挫折與困難的處理方式。大多數團員皆為初次拜訪,驚艷於體驗內容的豐富層次,也對於旅程所見所學深有所獲。 本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全為臺東關係人口,原生臺東人返鄉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或就讀本地的學生,成員有農夫、設計師、旅宿業者、餐飲業者、營養師、推拿技術師、公務員及NGO組織等,涵括各個領域正在努力的青年,不同的生命經歷交會,期待能對未來的臺東產生新的火花。 「讓自己體驗感受了更多台東的另一面。」 「我覺得最棒的事情是,我因為報名成功而增加我的生命經驗。」 「把生活與文化用另一種方式呈現,讓自己與他人能夠在台東落地、發芽及茁壯。是很棒的體驗。」 「很高興有這機會認識台東各領域青年,讓我們有個可以邊玩樂邊學習變交流的平台,也讓我們體驗一些在地人不見得會去的體驗。」 「需要更多就像今日活動一樣,讓更多素人基層出來交流,讓新的想法和資源相互碰撞交流。」 除了對於行程的正面肯定,團員們的互動也相當融洽。十九歲的學生與公務員交流交通議題討論;推拿技術師直接在路邊聊起傳統推拿整復的知識;還有釋迦農夫與大家分享臺東進步的可能性。 未來,還有兩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展開團員募集,分別為食農品牌和創業品牌;不同主題的內容設定,期許能讓青年加深對地方和自我的認識,產生地方認同的新世代。 縱谷場次 縱谷食農走讀 從小鎮創生到青年培力 由臺東縣政府舉辦的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,進入第三梯次「食農品牌與小鎮創生」,前往池上鄉與鹿野鄉進行縱谷品牌參訪。 池上從一座東隅的鄉鎮,成為臺灣地方創生的第一梯隊,其主要功臣當然不是金城武,而是這些沒有離開過的人們。四代傳承的家族碾米廠,聯合眾人的力量,催生池上米認證、小鎮美術館,還讓「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」成為眾人引頸期盼的縱谷節慶。 鹿野茶區因夏秋季節日照強,易讓茶葉有苦澀味,加上海拔不高,和台灣高山茶無法平起平坐。紅烏龍橫空出世後,扭轉既有的環境劣勢,打造出熟果香的特色茶,甚至還加大夏茶的採收量,是東部的產業經濟奇蹟。 瑜容商業頭腦好,接手家中部份事業體,不僅開發米加工品,更開創餐飲和住宿產業。廷瑀得了製茶獎,著手將父親的有機茶園轉化為潮流生活飲品,品牌玩法花俏又充滿愉悅。 兩位青年人,承接家中事業,是農企業負責人,同樣也是家族工作的接棒者。不論是米食文化的演變與延伸,又或者是茶的沉浸式體驗,都是青年創業的極佳範例。 建興米廠第三代的梁正賢,有著池上發展靈魂人物之稱,此次也全程導覽解說,更意外地與東大文休系陳同學成了忘年之交。陳同學來自雲林,家中種植花生,同樣是耕作傳統作物及務農後代的標籤,讓兩人相談甚歡;兩人談論現今的農業銷售及產業概況,直到活動結束後仍持續暢談,陳同學還獲贈書籍,作為前輩勉勵後進的禮物。 以臺東主要的兩個經濟作物:稻米及茶葉作為主軸,走讀團隊帶著30名學員認識縱谷兩個鄉鎮,參訪了建興碾米廠、多力米、穀倉藝術館、池農稻穀拍打棒DIY和女兒不懂茶;不僅是得到產業知識的挹注,更有著最實際的體驗感受,讓兩位青年的分享,投射出臺東可能性的另一面貌。 本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全為臺東關係人口,原生臺東人返鄉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或就讀本地的學生,成員有插畫家、教師、專案PM、民宿業者、農業二代、公務員及服務業人員等,涵括各個領域正在努力的青年,不同的生命經歷交會,期待能對未來的臺東產生新的火花。 本次專案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,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之於臺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。增進其對臺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之推動。 臺東市區場次 從貿易到商業核心 新五感體驗帶青年穿越時代 由臺東縣青年事務發展中心辦理的「2024臺東青年走讀見學」活動,邀請青年實際踏進土地,感受文化、社會乃至於自身與臺東的連結。 活動共有四個趟次的走讀團,最終場次選定臺東市區出發,以「創業品牌與大臺東核心」為參訪主軸,進行市中心的走讀導覽與品牌參訪;內容多圍繞商業、經營及市場觀察,是專為有志於創業的青年族群而規劃。 首先登場的是「老街區導覽:Back to 1960s」,由台東製造團隊帶領團員走進臺東商業核心地,由2024年的舊站特區為起點,沿著鐵花村、波浪屋至九龍金鑽社區,再從正氣路、光明路到城中城社區,最後穿過寶桑路直抵天后宮。從現代城市規劃、財團品牌進駐、臺東房產泡沫、女人百貨街、歷史建築和街道的靈魂,以貿易為核心,講述臺東市區商業流轉的脈絡予青年。 活動的下半日,前往參訪「加盟品牌創業」,陳偉哲與同學從外地帶回了品牌,將既有餐飲內容轉化為合適當地人的消費方式,頗受臺東民眾喜愛;同時也進入「青澤」,從糖果零售轉為伴手禮,更聯名異業品牌共創佳績,其創業故事令人好奇,團員們互動交流熱烈。 通常五感體驗指的是: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和觸覺,從不同的感官得到體驗。臺東縣青年發展中心提到,本次青年走讀計畫以「新五感體驗」作為發想,分別為虛榮感、成就感、幽默感、同儕感和社會共感,期望透過不同的設計元素,讓青年能夠認識自我、認識地方,更加入青年發展事務的行列。
《青年東東嗆》Podcast節目
《青年東東嗆》Podcast節目節目介紹 不僅僅是一個訪談節目,更是一個充滿創新、連結台東青年的社群平台。 |主持人介紹| 喬瑟夫ChillSeph ,排灣族人,台灣單口喜劇演員,擅長諷刺喜劇的喬瑟夫將會與訪談來賓摩擦出什麼火花呢?千萬別錯過! |播出時間| 每週五上架全新集數,雙週更新,共20集! 相關連結: FB IG Soundon Spotify KKBOX
連結地方認同新世代、增加城市核心競爭力,台東青年走讀即刻出發
【記者 朱達志/台東 報導】 「領著青年走入地方有多重要?」為使台東青年熟悉地方文化、加深地方連結,台東縣政府辦理「2024台東青年走讀見學」計畫,推出四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,從南至北、由山到海,邀請青年們一起踏入地方、接觸文化、感受社會,強化自身對於台東的連結,認識在地多元化的創業環境,增進其對台東人文、歷史、生態、產業等多面向的主題認識,並宣傳青年發展事務的推動。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,「青年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子,也是下一個世代的重要關鍵,在面臨社會結構高齡化、人口外移的現象,青年族群儼然成為充滿期待的中堅分子,台東縣政府成立「青年事務發展委員會」,積極推動青年相關事務並鼓勵參與公共事務;縣府期望透過四場次走讀活動,讓團員探索地方文化、歷史與傳統、接觸在地自然環境和探討可持續發展議題、並了解地方產業創業過程、吸收創業知識並探索創業機會,期望青年能夠透過活動,提升自我成長和同儕交流機會。 縣府民政處指出,青年走讀見學活動首個場次日前選定南迴場域,以「山野品牌與阿朗壹古道」為主軸,邀集30名團員及青年參與者,進行健行與品牌參訪,從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進入阿朗壹古道,8公里的路程有原始濱海森林、有鵝卵石,還有古往今來的貿易水路,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下山後,前往達興山號用餐。 此次走讀從健行實踐出發,由微小的實踐建立肯定自我的證據,透過證據再建立自信。投入山野品牌營運的南田社區發展協會從社會福利做起,照顧好社區裡的人,才會有事務發展的穩定人力;而後將社區開發的產品與行程,結合阿朗壹古道的健行,成為獨樹一幟的南迴遊程。而達興山號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成長環境,選擇返鄉創業,結合自身專業和地域優勢,翻轉眾人刻板印象,在資源相對稀缺的大武鄉順利脫穎而出,成為當地最負盛名的部落私廚料理。 民政處說明,此次參與者經過報名遴選組成,團員大多為台東返鄉青年、東漂的外地移居者及在台東就學的學生,實際踏訪古道的行程安排,增加了許多交流機會,讓青年團員間產生夥伴同儕感,更有助於對台東產生地方認同,增加城市的核心競爭力。「曬黑了但收穫滿滿!」「想更了解台東青年事務如何參與?」「直接與創業青年交流超讚!」「東漂的我希望還能再次參加。」得到大多數團員的回饋,幾乎都是正面肯定與滿意。接下來六月至九月,還有三個場次的「青年走讀活動」即將登場,分別為海洋品牌、食農品牌和創業品牌;不同主題的內容設定,期許能讓青年加深對地方和自我的認識,產生地方認同的新世代。 (圖:台東縣民政處提供)